当前位置: 首页» 研究生教育» 研究生导师» 博士研究生招生导师

博士研究生招生导师

王庆国

作者:基础医学院    发布日期:2014年09月20日

  

  王庆国,男。1952年10月生,博士、教授、主任医师、博士生导师。

  主要学历:

  1972.03-1975.12 辽宁中医学院 学生

  1982.03-1985.03 北京中医学院 硕士研究生

  1985.03-1988.03 北京中医学院 博士研究生

  主要经历:

  1969.09-1972.03 辽河油田职工医院 卫生员

  1972.03-1975.12 辽宁中医学院 大学

  1975.12-1982.03 辽河油田职工医院 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,医师

  1982.03-1988.03 北京中医药大学 硕士、博士

  1988.03-2012.10 北京中医药大学 教师

  主要学术兼职:

  1、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。

  2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专家、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专家。

  3、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,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、名誉主任委员。

  4、博士学术研究会副主任委员。

  5、教育部科技委委员,卫生学部副主任委员。

  6、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评审专家。

  7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。

  8、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(临床版)副主编。

  主要成就与贡献:

  近年来,在国家与学校的支持下,在同仁的共同努力下,本人率领学术团队,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作了一些工作,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及我校的学术发展作了一点贡献:

  1.证候规范化及现代生物学基础研究:从事证候规范化研究多年,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证候规范化研究室主任,通过973项目及其他项目的支持,在证候规范的方法、证候概念的规范、证候的客观性、证候的存在规律、证候的现代生物学基础等方面均有创造性贡献,引领了全国证候研究的方向。有关研究成果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、北京市科技进步奖。

  2.经方现代应用与基础研究:从事经方的研究三十余年,从七个具有代表性的经方入手,进行了经方现代应用、经方作用机制、经方配伍规律等方面的研究,相关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,担任全国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多年,带领全国同仁开展经方现代应用及仲景学说的研究,在该领域一直处于领导与核心地位。

  3.基于经方的新药开发研究:在证候与经方研究的基础上,开展方证相应的,以经方为基础的新药开发研究,创新了经方新药开发的模式,并在此基础上,进行了四逆散、三草芍药甘草汤、柴胡三降汤的新药开发研究,取得了较好的进展,其中四逆散、柴胡三降汤己成功进行了转让。

  4.基于中药小分子单克抗体技术的中药新技术研究:近年来,利用现代生物学的最新技术,进行基于中药小分子单克隆技术的中药新技术研究,在中药成分微量检测、中药成分在体内的代谢与分布、定向敲除中药特定成分、中药过敏性成分的微量检测、中药小分子作用靶点的分子垂钓等方面,均取得了创新性成果,该研究站在该领域世界前沿,居世界先进水平。

  5.名优中药的二次开发研究:提出了名优中药二次开发的十六字原则,并以清开灵注射液为模板,进行了名优中药二次开发研究的示范,现己完成二期临床前所有工作,正在申报新药过程中。该研究的水平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。

  同时,作为国家级精品课程—《伤寒论》主讲教师以及中医临床基础专业博士生导师,我还承担着本科生的教学任务,坚持每学期为一个本科班上课,并指导他们临床实习。本人对待教学严肃认真,备课详实充分,并紧密结合课程要求及临床实际,在以问题为中心,以临床案例为模板的基础上,创造性地提出“一字归纳、双方互动、三位一体、四段考核、五种创新、综合提高”的新教学法并将其付诸实践。我主持的《伤寒论》精品课程建设,以“五个一流”为根本宗旨,以全面提高《伤寒论》教学质量为核心目标,有机结合《伤寒论》辨证论治体系的学科特点,并依托国家级重点学科—中医临床基础,以及国家级教学团队—中医四大经典教学团队建设平台,借助北京中医药大学BB 网络教学平台,将《伤寒论》课程初步建设成为了国内同行业一流、具有自己教学特色并具备示范作用和辐射能量的精品课程,主编的教材也被评为十一五、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。

  近年来,本人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,主编、副主编出版学术著作30部。自2004年以来,主持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(973项目)2项、国家“863”课题2项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,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、教育部科技进步奖5项、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、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6项,指导硕士研究生47名,博士研究生30余名。

  (更新时间:2014年7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