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» 研究生教育» 研究生导师» 硕士研究生招生导师

硕士研究生招生导师

李成卫

作者:基础医学院    发布日期:2015年02月13日

  

  1.      李成卫,男,1971年2月出生,

  学习及工作经历

  1990.9-1995.7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,获得学士学位

  1995.9-1998.7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系,获得硕士学位

  2002.9-2005.7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系,获得博士学位

  2005.7-2008.6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系,讲师

  2008.7月至今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系,副教授

  2010.9-2011.9 芝加哥大学人类学系,访问学者

  2.     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系副教授,副主任医师

  3.      招生专业及研究方向:中医临床基础专业(金匮要略),张仲景诊治体系的历史与应用研究;肝藏血主疏泄的理论与历史研究

  4.      承担课题(2009-2014):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(973计划)基于“肝藏血主疏泄”的脏象理论研究项目一子课题,基于知识考古学的肝藏血主疏泄的理论与历史研究。

  

  5.      研究成果

  科研工作成绩与取得成果:主持、参与课题10项。其中校级第一名1项,部级前五名3项。发表论文11篇,其中第一作者5篇,教育论文1篇。其他公开出版物25部。获得省部级奖项共5项。其中,科研类2项,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、一等奖、二等奖各1项;科普类1项(北京市级)。2003年参与课题“半夏泻心汤配伍意义的拆方研究” 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;《最新疼痛自诊自疗丛书》获得第一届北京市优秀科普作品奖优秀奖。2004年参与编写的《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》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。2005年博士论文“表里的界限——《伤寒论》表里概念的知识考古学研究”获得求实科技基金会·“求实研究生奖学金”。

  近期已发表论文、主要出版论著

  [1]李成卫,王庆国. 七情病因概念的形成分析[J].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,2005,28(1).17-19

  [2] 李成卫,王庆国. 《金匮要略》学术研究简史[J].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,2005,11(6).476-478

  [3] 李成卫,王庆国. 试论中医学病因概念形成于南宋[J].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,2000,23(5). 9-10

  [4] 李成卫,连智华,王庆国. 《金匮要略》“三因”非因论[J].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,1999,22(5).27-29

  [5]张立军,刘观砚,李成卫. 皇汉医学. 北京: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2009

  [6]曹洪欣主编. 温病大成(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【973】,“十一五”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). 福州: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,2007

  [7]赵进喜,李成卫. 糖尿病临床药对新用. 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06

  [8]韩学杰,李成卫. 沈绍功中医临证验案精选. 北京:学苑出版社,2006

  [9] 苑鹏 李成卫 赵鲲鹏等.道地药材:自然与人文造就的品牌. 中国国家地理. 2002-0426(4),16-18

  [10]韩学杰,李成卫,张印生. 高血压名家传世灵验药对(常见病名家传世灵验药对丛书) . 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10

  [11]王新月 李成卫. 慢性胃炎名家传世灵验药对(常见病名家传世灵验药对丛书) . 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10

  [12] 李成卫.痹证名家传世灵验药对(常见病名家传世灵验药对丛书) . 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10

  [13] 李成卫.恶性肿瘤名家传世灵验药对(常见病名家传世灵验药对丛书) . 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10

  [14]基于知识考古学的朱震亨肝"司疏泄"形成分析 优先出版  李成卫; 王庆国  世界中医药  2013-11-14 15:17  期刊

  [15]宋金元伤寒学发表攻里治法形成、扩大与消解的历史考察  李成卫 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  2012-03-28  期刊 

  [16]基于知识考古学的中医郁证理论演变分析  司鹏飞; 李成卫; 王庆国  中华中医药杂志  2014-04-01  期刊

  [17]中医学术史中“现代八纲辨证”起源中的“虚假”  于晓通; 李成卫 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  2014-04-28  期刊

  [18]沈绍功治疗支气管肺癌经验  王维广; 李成卫; 韩学杰  中医杂志  2014-05-17  期刊

  [19]《黄帝内经》虚实词义延伸分析  李成卫 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  2012-07-28  期刊

  

  6.   毕业生就业情况、其他

  已培养毕业研究生 3 人,就业去向为技术公司 1 人,考博2 人。

  (更新时间:2014年7月)